Mindmap-Galerie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肺复苏及心肺脑复苏,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心脏性猝死是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而引起的死亡。
Bearbeitet um 2023-10-29 13:42:34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搏骤停
概述
区别心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心脏性猝死是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而引起的死亡
心搏骤停时常见的心律
室颤
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可达200到400次/分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没有大动脉搏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QRS波群形态畸形
心脏静止,心室停搏
偶有p波
无脉性电活动
QRS波变宽
心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最先受到损伤的是脑组织
停搏4-6分钟,脑组织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心搏骤停常见病因
冠心病是导致成人心搏骤停的最主要病因
各种心肌病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
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
呼吸停止
大动脉搏动消失
经典三联症
心肺脑复苏
组成部分
成人生存链的过程
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
基础生命支持(BLS)
是采用徒手和(或)辅助设备来维持心搏骤停患者的循环和呼吸最基本的抢救方法,关键要点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有条件下,可以考虑电除颤
BLS的基本步骤
叫 在安全情况下,快速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
评估环境是否安全
判断病人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叫,判断有无有效呼吸,观察面部,呼吸,胸廓起伏
成人和儿童检查颈动脉(先左后右),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动2-3cm,检查时间5-10秒
叫 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大声呼救,专人拨打120,有条件获取AED
C 胸外按压
体位
患者仰卧位,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救护人跪于病人右侧,解开病人衣领 领带 拉链
方法
成人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胸骨正中,胸骨下段(男性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方法:双手重叠以一掌根部垂直按压,两手手指交叉紧紧相扣,手指尽量向上,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6cm(胸廓前后径½)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连续按压30次进去下一环节
每次按压与松开时间相等,松开时胸廓充分回弹
8岁儿童胸外按压深度至少达到胸廓前后径的1/3
婴儿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下方的胸骨处
按压方式:中指与无名指或双拇指
要点
保证按压频率和按压深度
按压期间,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尽量减少胸外按压中断
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钟以内,以增加胸外按压时间比,使其之前能达到60%
不要过度通气
通气量不宜过大
按压与通气之比均为30:2,对于儿童双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比例为15:2
按压者更换
每两分钟改变角色,换人操作时间应为5秒钟内完成,减少胸外按压间断的时间
A 开放气道
首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假牙
仰头抬颏法
适用于没有头和颈部创伤的患者,90度
托下颌法
适用于疑似头颈部创伤者
B 人工通气
口对口人工通气
置于患者前额的手拇指与示指捏住患者鼻孔,用口唇把患者的扣完全罩住,正常吸气即可,不需要深吸气
口对面罩通气
人工通气的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
D 早期除颤
越早越好
标准位置
胸骨右缘2肋间,左侧第五肋间腋前线
室颤是非创伤性心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除颤是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
双向波除颤仪,除颤能量为120-200J,单向波除颤仪除颤能量为360J
不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
施救者施救时可能造成自身严重损伤或处于致命的危险境地(如感染传染性疾病)
存在明显不可逆性死亡的临床特征(如尸体僵直、尸斑、斩首、身体横断、尸体腐烂)
患者生前有拒绝复苏遗愿
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通气称为一个循环,完成3个循环或2min后对患者进行评估
颈动脉搏动
自主呼吸出现
瞳孔由大变小
面色口唇由紫绀变为红润
神智改变
高级心血管生病支持
A --开放气道; B --氧疗和人工通气 C --循环支持 D 寻找心搏骤停原因
开放气道 A
口咽气道
适用于意识丧失,无咽反射的患者,昏迷
鼻咽气道
适用于气管堵塞
气管插管
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是确认和监测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的可靠方法
其他可选择的声门上部高级气道
氧疗和人工通气 B
球囊-面罩通气法
每次通气挤压成人球囊1/2左右,提供大约600毫升的潮气量
每次通气时间要持续一秒钟,使气流速度缓慢
机械通气
循环支持
心电血压监测
建立给药途径
静脉通路,常用肘前静脉,颈外静脉,尽量不用手部或下肢静脉
骨髓通路
气管内给药
心肺复苏常用药物
肾上腺素是心搏骤停的首选药物
胺碘酮
利多卡因
镁剂
碳酸氢钠
阿托品
类固醇
寻找心博骤停原因
心搏骤停后的治疗
心搏骤停后治疗目标
心搏骤停后治疗初始目标
心搏骤停后治疗后续目标
心搏骤停后治疗措施
优化通气和吸氧
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
建立或维持静脉通路
心电血压监测
如患者低血压,需要给予输液,一般至少维持收缩压≥90mmHg或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脑复苏
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维持血压
目标温度管理
32-36℃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脑复苏的结果
意识自主活动完全恢复
意识恢复遗留有智力减退,精神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等
去大脑皮质综合症
脑死亡
终止心肺复苏
经过20分钟的心肺复苏后,患者对任何自己仍无反应,无自主呼吸,无自主循环征象,心电图为一直线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二氧化碳波形检测ET二氧化碳仍不能达到十毫米汞柱以上
器官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