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Map Gallery 隊列研究
預防醫學統計學隊列研究內容,是將一個範圍明確的人群按是否暴露於某種可疑因素分為暴露組和非暴露組,追踪其所研究疾病的結局,比較兩組疾病結局發生頻率的差別,分析並推斷該暴露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兒科
婦產科(1)-解剖及妊娠
婦產科(2)-分娩及產褥
婦產科(3)-婦科
對映異構
《流行病學》第3章 描述性研究
流行病學—病例對照研究
流行病學—描述性研究
疾病的分佈
流行病學 第九版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隊列研究
概述
基本原理
是將一個範圍明確的人群按是否暴露於某種可疑因素分為暴露組和非暴露組,追踪其所研究疾病的結局,比較兩組疾病結局發生頻率的差別,分析和推斷該暴露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研究特點
1.一種觀察性研究方法
2、一種前瞻性研究
3.可直接計算結局發生頻率
4.設立對照組
研究類型
前瞻性隊列研究
研究對像在研究開始時即時納入隊列,據其暴露狀態分組,研究結局尚未發生,需觀察一定時間才能獲得,又稱即時性隊列研究
優點:結果正確可靠。
缺點:需樣本大,觀察時間長,費用高
回顧性隊列研究
研究對象的確定和分組根據研究開始時已獲得的歷史 資料中對象的暴露狀態而定,疾病的結局在研究開始時 也已從歷史資料中獲得,又稱為歷史性隊列研究
優點:省時、省力、出結果快
缺點:歷史資料的完整、準確度影響結果
雙向性隊列研究
是前瞻性和回顧性隊列研究的結合,在完成了歷史性 隊列研究之後,繼續進行前瞻性隊列研究
兼具兩者的優點,但耗時更長,費用更高
用途
1.檢驗病因假設
2、疾病自然史研究
3.評估自發行為的預防效果
隊列研究數據分析
率的計算
累積發病率(CI)
對於一個比較穩定的觀察隊列,可以計算累積發病率或死亡率
發病密度 ( ID )
當佇列內物件的動態變化較大時
觀察時間人時
人年,人月及人日等
計算方法
精確法
以個人為單位,依照進入隊列和終止觀察值的時間計算人時數;結果精確,但耗時
近似法
觀察人時數 = 觀察人數 * 觀察時間
壽命表法
率的差異顯著性檢定
X2檢定
暴露與疾病關聯強度的計算
相對危險度 ( RR )
又稱率比或危險比
是暴露組發生率與非暴露組發生率的比值,表示暴露組的發病危險是非暴露組的多少倍,即因暴露而增加的發病危險
RR值的意義
RR=1,表示暴露與疾病無關聯;
RR>1,表示暴露程度越大,發病越多,暴露因子可能是疾病的危險因子;
RR<1,表示暴露程度越大,發病越少,暴露因子可能具有減少疾病發生的保護意義
RR 的 95% 可信區間的估計方法:
RR的95%可信區間包含1,則顯示暴露因子與疾病之間的關聯無統計意義或暴露所致病的危險性並不顯著高於非暴露
歸因危險度( AR)
又稱特異危險度或率差
是暴露組發生率與非暴露組發生率的差值,說明因暴露而增加的疾病的超額發生率
RR 與 AR 的關係
RR 反映了暴露者因暴露而增加的發病危險,指明了暴露因素的致病危險性,具有病因意義
AR 說明在某一人群中,因暴露而增加的疾病的超額發生量,具有疾病預防和公共衛生意義
歸因危險度百分比(AR%)
暴露族群中的發病或死亡歸因於某一因素的部分佔全部發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族群歸因危險度與族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PAR 和 PAR%)
標化死亡比 ( SMR )
子主題1
優缺點
優點
缺點
1.不適合發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2.研究需要較長的觀察追蹤時間,對象的依從性較難維持,易發生失訪偏倚; 3、費時、費力、花費高
1、可直接取得發病率或死亡率,直接估計相對危險度; 2.暴露史資料較準確,暴露程度可分等級,便於計算劑量 -反應關係; 3.先因後果,檢驗病因假說能力強; 4、有助於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5.可用於了解一種暴露與多種疾病結局的關係
常見偏差及其控制
1.失訪率最好不超過15%; 2.歷史性隊列研究,部分研究對象可能因檔案遺失而致記錄 不全; 3.研究對像如由志願者組成,健康狀況好或帶有某種特殊傾向 或習慣; 4.早期病人在研究開始未發現,可造成選擇偏差; 5.如抽樣方法不正確,或執行不嚴格,將致選擇偏倚
資料收集時產生的系統誤差叫做資訊偏倚,又稱錯分偏倚。 錯分偏差以同樣程度發生於各個觀察組中,稱為無差異錯誤分類,無差異錯誤分類會低估關聯強度。 錯分偏差在各組別中發生機會或程度不同,稱為有差異錯誤分類
混雜偏差及控制
混雜是指所研究因素與結果的關聯被其他外在因素所混淆,這個外在因素叫做混雜變量,所造成的偏差稱為混雜偏差。 年齡、性別是最常見的混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