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圖資源庫 凝血指標的檢測與評估
這是一篇關於凝血指標的檢測與評估的思維導圖,主要內容包括:5.血小板活性狀態的評估,4.血栓栓塞疾病的高危狀態,3.凝血共同途徑狀態的評估,2.內源性凝血系統狀態的評估,1.外源性凝血系統狀態的評估。
該思維導圖幫助學習者掌握SQL的基礎知識,包括分類、基本規則、大小寫規範及如何使用SELECT語句進行基本的數據查詢。 🔥 SQL奇妙探險,開啟數據魔法! 🔥
基於4種動物模型的溝通特質進行溝通力的提升講解,全篇有非常多的實際案例,推薦結合思維導圖閱讀。所有互動都將遵循一套人際“規則”,以垂直的“權力軸”和水平的“親密軸”為 基礎。
該模板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了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介紹了內、外生殖器的各個組成部分,知識梳理清楚,幫助您熟悉知識要點。
凝血指標的檢測與評估
1.外源性凝血系統狀態的評估
選擇性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 或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PT延長和INR增加提示外源 性凝血系統的凝血因子存在數量或質量的異常,或血中存在抗凝物質;
PT縮短和INR減 少提示外源性凝血系統活化,易於凝血、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2.內源性凝血系統狀態的評估
選擇性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或活化凝血時間(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
APTT和ACT延長提示內源性凝血系統的凝血因子存在數量或質量的異常,或血中存在 抗凝物質;
APTT和ACT縮短提示內源性凝血系統活化,血液呈高凝狀態。
3.凝血共同途徑狀態的評估
如果患者上述各項指標均延長,則提示患者的凝血共 同途徑異常或血中存在抗凝物質。
此時應檢測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凝血酶 時間(thrombin time,TT),
如果TT延長而FIB水平正常,則提示血中存在抗凝物質或 FIB功能異常。
4.血栓栓塞疾病的高危狀態
外源性凝血系統、內源性凝血系統和共同途徑的各項 凝血指標均縮短,則提示患者易於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5.血小板活性狀態的評估
檢測全血血小板計數和出血時間(bleeding time,BT) 初步評估血小板功能狀態:
如果血小板數量減少伴BT延長提示患者止血功能異常,易於 出血;
如果血小板數量增多伴BT縮短提示血小板易於發生黏附、集聚和釋放反應,易於 產生血小板性血栓。
對於單位時間內血小板數量進行性降低的患者,推薦檢測血漿血小板顆粒膜糖蛋白(GMP-140)[P選擇素(selectin P)] 或血中GMP-140陽性血小板數量,以便明確是否存在血小板活化。
不能檢測上述2項指標時,如果患者伴有血漿D-二聚體水平升高,也提示血小板活化。